其实,有一些伟大的航海家,差一点就半路夭亡了。在1942年时,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因缺乏食物和淡水求助于荒岛居民,但岛上居民似乎不愿意为外人提供帮助,于是哥伦布就动用了知识的力量,运用掌握的天文知识预言了月食,并对土著人说:如果你们不愿意为我提供食物,上帝就收走你们的月亮。缺乏科学知识的土著人对此极为害怕,就给哥伦布提供最好的食物。他的船队也就度过了难关。
那月亮真的被上帝收走了吗?实际上,作为一种奇特的天文现象,古今中外,月食一直被人们密切关注着。我国很早就有关于月食的记载,《诗经·小雅》中就有“彼月而食,则维其常”的记载,其大致意思就是平时也存在月食,习以为常也就不担忧了。对于当时的人们,面对这种奇异象,也就只能通过“天狗食月”来解释了。
后来,到了东汉时期,开创中国天文之先河的人——张衡,才对月食现象做出较为科学的解释。到了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人类已经可以对月食现象做出比较完备的解释了。所以现在的人们,根本不相信月亮是被天狗吃了,也不相信上帝可以收走月亮。
那月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众所周知,地球围绕着太阳转,月球又围绕着地球转,而月球本身必须要做个日光浴才有可能有光,所以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而地球又处在太阳与月球之间,这时胖胖的地球挡住了月亮晒太阳,便产生了月食,仿佛月亮被我们地球吃了一样。如果地球并不能完全遮挡太阳散发出来的光线,这时候就有本影区和半影区之分。
根据月球被遮挡光线的程度,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首先,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偏食,这时的月亮就好像被“天狗” 咬了一口一样,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天狗"咬了一口后,发现月亮不好吃,就气愤的跑掉了。
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就发生了我们所熟知的月全食,也许是“天狗”这次胃口还不错,就把月亮全给吃了。
还有一种是最难被观测到的半影月食,因为月球只进入了地球的半影区,肉眼看上去月亮依旧是圆的,且照样是亮的,只是亮度偏暗,所以很难被发现。如果想要观测半影月食,就需要选择一个晴朗且光污染低的地方,这样就可以看到月亮有一个变暗然后又变亮的过程。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还可以在半影月食期间发现,月球表面上的高山和陨石坑会显得更加清楚。
因此,半影月食更具有学术价值而非观赏价值。
上述就是月食的成因和种类了。
但是实际上每隔大概30天,天狗就有机会吞掉月亮!因为此时太阳、地球、月球就会处于同一直线上,可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呢?
因为咱们地球实际上是歪着脑袋看太阳的,月球也是歪着看咱们的。月球绕地球的轨道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之间,有一个约为5°的夹角,这样如果人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常常是从太阳和地影的上面或下面穿过,所以不是每逢望日(通常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指月亮圆的那一天。)就会发生月食。同理不是每逢朔日(农历的每月初一,朔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朔月,朔月是看不见的)就会发生日食。由于地球和月亮都歪着脑袋,导致每年发生月食的机会很少了。
最近一次月食发生在2021年5月26日,这是两年内首次本影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月球离我们只有约35.7万公里。超级月亮和月全食一起到来,吸引了大批群众围观。
但观看月食时却有许多人表示疑问,发生月全食时为什么不是天空漆黑一片?为什么月亮会被一种从浅橙色到血红色的光芒吞没呢?
这是因为地球大气的折射和散射作用。虽然全食阶段月球会进入地球本影,但大气层还是会把一部分太阳光折射到月面上,这是大气层在努力为发福的地球的而奋斗。而红光又是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不易被大气层散射掉,因此在地球上的我们在全食阶段看到的月亮是红铜色的,这也是其被称作血月的原因。
师大天文馆也在月食期间拍摄过许多照片,其中不乏十分精美的照片。
那么这期有关月食的科普就到这啦,如果你对天文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们公众号,我们会定期分享一下天文小知识。
一审:马铭池
二审:章 利
三审:李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