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学术活动 >> 正文

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量子论坛第四百讲:量子干涉新范式:基于路径全同性的多光子干涉

发布人:日期:2025-04-15浏览数:

报告题目:量子干涉新范式:基于路径全同性的多光子干涉

报  告 人:马小松 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南京大学

研究方向:量子通信、量子物理基础实验研究及量子集成光子学

报告时间: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上午10:00

报告地点:量子楼410报告厅

报告摘要:

本次报告将介绍我们近期在基于路径全同性实现多光子量子干涉领域内取得的若干进展。利用光子生成过程中的不可区分性,我们首次实现了多光子量子阻挫干涉效应,并且实现了对未探测光子的非局域多光子量子干涉的主动调控。这一发现揭示出与量子纠缠的本质差异。我们利用该实验平台,利用非纠缠态违反贝尔不等式。更进一步,我们利用多光子量子阻挫干涉仪首次实现独立光子的纠缠建立。本协议无需光子间的相互作用、纠缠态预先制备和贝尔态测量即可产生独立光子间的纠缠。这一工作挑战了"局域纠缠态生成或投影测量是非局域纠缠产生(如纠缠交换)前提"的传统认知。该技术可通过简化光子源复杂度并降低光子数需求,为量子网络构建提供更优资源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Qian, K. et al. Multiphoton non-local quantum interference controlled by an undetected photon. Nat. Commun. 14, 1480 (2023).

2.Wang, K. et al. Entangling Independent Particles by Path Identity. Phys. Rev. Lett. 133, 233601 (2024).

报告人简介:

马小松教授于2015年加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03年获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莱顿大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维也纳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10-2012年任维也纳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2012-2015年作为玛丽·居里学者在耶鲁大学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长距离量子通信、量子物理基础实验研究及量子集成光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