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学术活动 >> 正文

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量子论坛第四百零八讲:放射性束流装置及直接核反应研究

发布人:科研办日期:2025-05-09浏览数:

报告题目:放射性束流装置及直接核反应研究

报  告 人:杨彦云 研究员(国家优青),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放射性核束物理的实验研究

报告时间:2025年5月12日(星期一)下午16:00

报告地点:量子楼410报告厅

报告摘要:

放射性核束物理是核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其研究对象一般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短寿命核素,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批新的有趣的物理现象,严重的挑战了传统核物理理论。世界上各科技强国都已经部署了一批重要的放射性束流装置,这就包括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建造的兰州放射性束流线(RIBLL1),自建成至今20多年里,国内外各单位在反应机制及奇特结构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基于RIBLL1的特点和优势,课题组围绕弱束缚核在重靶上的弹性散射和破裂反应开展了具有特色的核反应研究工作,系统地研究了丰中子核与丰质子核在高于库仑势垒能区(RIBLL1能区)的耦合道效应,拓展了学界对反应动力学的认识。

报告人简介:

杨彦云,1984年出生,宁夏盐池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甘肃省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骨干,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RIBLL合作组(共同)发言人。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放射性核素在RIBLL1能区的反应机制研究,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课题,并负责和参与RIBLL1的日常运行维护、探测设备研制、实验技术发展等工作。